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,什么習慣、語言、技能、思想、態(tài)度、情緒、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,若基礎打得不穩(wěn)固,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。早期教育是人的發(fā)展“關鍵期”,是早出人才.多出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。然而,目前有許多家長在子女的早期教育方面存在著以下的五種弊病。
1、坐失良機——患此“病”者主要是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。有的認為,“樹大自然直”,孩子大了自然會好,忽視早期教育,任其自然發(fā)展;有的低估嬰幼兒接受能力,認為孩子太小不懂事,辛辛苦苦教育也枉然,有的則害怕過早教育會損害孩子健康,損傷和壓抑兒童智力。凡此種種,使子女喪失早期教育良機,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。其結果如同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所說的那樣:“幼兒期被剝奪了智力刺激的兒童,永遠達不到他原來應該達到的高水平。”
2、重智輕德——患此“病”者主要受“片面追求升學率”的影響,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養(yǎng)和知識的灌輸,認知方面的負荷大大超過非認知因素的負擔,忽視良好行為習慣、思想品德、情感、意志、性格的教育培養(yǎng),其結果,知識的機械記憶占豐導地位。開發(fā)的潛能處于冷落狀態(tài),過重的學業(yè)使孩子疲憊不堪.致使孩子任性、自私、自理能力低下,不良的生活和學習行為習慣“先人為主”,增加了以后所治改正的難度,最終其智力也得不到真正的發(fā)展。
3、拔苗助長——患此“病”者主要是不了解嬰幼兒學習接受的能力,過高、過多、過難地期望孩子練書法、學數(shù)學、讀外語、背古詩,甚至不根據(jù)孩子的特點,主觀地強迫孩子學這學那.爸爸“作業(yè)”、媽媽“習題”,外加聘請輔導教師“試卷”。結果孩子焦慮、苦惱,萌生厭學情緒,滋長畏懼學習心理。
4、缺少方法——患此“病”者主要是不了解嬰幼兒學習活動的特點,缺乏早期教育的知識.往往形式單調,枯燥乏味,方法簡單,毫無痛趣,甚至出現(xiàn)教之技法不符規(guī)范,授之知識謬誤百出。讀字音調不對,寫字筆劃有錯等的誤導。教育效果甚微,以致貽誤子女。
5、恐嚇體罰——患此“病”者主要受陳腐的“棍棒”教育的影響,在早期教育過程中,威嚴俱加,不僅強制孩子學習,甚至恐嚇責訓、動機打咒,施行不準玩耍、餓飯、關黑屋子等體罰和變相體罰。這樣,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性,影響孩子的主動性、壓抑孩子個性,有害于孩子身心健康發(fā)展。